中華民國113年11月13日(有禪有淨土)
六道輪迴是佛教中根深蒂固的信仰體系,靈魂神識在過去、現在、未來所受的苦難永無休止,唯有捨命忘身的菩薩大願力才能狹持業報,菩薩生生世世發願就是要幫助沉淪在生滅幻相的眾生,喚醒人人都具有地不生不滅的本心「見性成佛」這偉大的使命,就是希望人人都能成佛,因為所有的眾生他本來就具備,清淨智慧不增不減不生不滅染污不得的佛性,雖經過輪迴沈淪但沒有丟失一絲一毫的本心,金剛經: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,凡夫眾生前世、來生,緣由都是由有情眾生造業之力所招感,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牽涉到無數業因果報紛歧複雜的力量。
古德云:道不虛行,欲緣則應。年青人精力旺盛、思想敏銳、好奇心強,但由於業力感招受外界誘惑後無法自主,盡幹些糊塗事迷糊勾檔愈迷愈糊塗,幾凡世間人事物的一切糾纏,均是被相所縛以及被心所縛而已,煩惱隨著歲月愈來愈重,所以回頭擁抱覺悟是需付出代價。
五次元空間是一種宇宙頻率的結構,時間、空間運行規律的統一體,禪宗所講是一種超越文字和語言的心靈交流,這種頻率傳遞「以心印心」的心法,五祖是入本心證空性的覺悟者,六祖的心能自然融入五祖的心,五祖直指人心雙方有默契所以能理解一切,要不然拿柱杖往地上隨意敲三下,就是因為頻率相通相解,心心相印否則六祖怎知道何時赴會,這種傳遞方式超越了語言和文字的限制,處處無礙直達心靈深處引導眾生覺悟本心,一聲不響了悟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。
金剛經有許多佛與須菩提之間的對話,而須菩提(菩提祖師)又是孫悟空的師父,解空性第一尊者,天方萬物隨變化,自由馳騁任為之,家喻戶曉的「西遊記」作者吳承恩是位入法界悟道有使命的文學家,雖官場失意生活窮途潦倒,一生雖讀遍天下書但人生之路卻跌宕起伏,為官清廉招排擠後棄官拂袖而歸,晚年從金剛經悟道,不羈的心靈不受拘束不拘小節,心裏壓抑的悟空最後自由縱橫法界出入世間法,書上寫著「富貴功名、前緣分定,為人切莫欺心」,不受傳統規範但是業力就像頸箍咒將他困得死死的,最後他把人生的感悟都寫進了西遊記裏,原來西遊記裏大鬧天宮,無所不能的孫悟空是他自己,而他的老師就是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」。
能參加法會改變命運這機緣是可遇不可求,末學初次參加「金剛寶懺法會」法會一開始當唱誦「本師釋迦摩尼佛」時,立即感受到群體修行,有著一股無可言語從自內心自由強大的力量,彷彿感受到有形無形這麼多的師兄弟、同修、護法,沒有血緣關係卻有相同的心願與共同目標,磁場使人安心覺得不再孤單,法會因緣相聚菩薩幫我們斡旋,又替我們討價還價化解冤仇,無形中把我們與不同維次空間的眾生手牽到了一起,累世累劫冤家宜解不宜結,排除矛盾、放下執著所以能經常扭轉困難的局面冥陽兩利。
持守五戒的修行人最少就有二十五位護法神,更不用說出世間的護法的神威神加持,所以一些執著深、怨恨心強的冤親債主,看這陣仗幾乎都退避三分彷彿都有點顧忌。參加法會的群體共同修行,通過集體的靜坐來達到心靈平靜和覺悟,共同克服修行過程的障礙,就好比企鵝在南極寒冬下大家相互依偎取暖,串連凝聚群體的熱能發揮到極致,在彼此交互的這股能量場籠罩下,才能抵抗零下50度,冷風似刀、寒霜如劍,的溼寒逼迫。
在生滅幻化的萬法中「解冤釋結」通過修行和智慧促進和解,化解人際關係中的冤結和怨恨,解冤釋結的目的是讓人們從冤結中解脫,減少雙方結縛纏綿世世的痛苦和糾纏,這種不知名的障礙源於貪嗔癡的驅動,通過身口意與眾生結下怨仇與緣分,想要實踐心靈解脫和和諧安定,冤家宜解不易結,也有的是家族的共業纏累子孫若仍未斷除處理好,有時將引發家族怪異疾病或莫名的災難。
國家應重視年輕幼苗的多方面栽培,以及如何幫助他們提高耐力和專注力,年輕要有勇氣接受不同方式的教育,多方面閱讀探索自己的潛力,適當彈性調適身心,以及生活中如何減少壓力,面對挑戰不會屈服在誘惑之下,如果讀書有障礙注意力不集中、沒耐心…..等,在少子化的今天似乎情有可原,面對這種情況雖還沒走近問題的深淵,但可以嘗試佛教的方法,由於有障礙要先把債清還需先受持「地藏菩薩本願經」、念阿彌陀佛為每日課頌(迴向給冤親債主),學習靜坐數習觀,並在日常生活中,時時覺察覺照,從錯誤中反省恢復和改正成長。
金剛般若波羅蜜經,參禪悟道要直下承擔不可依賴別人,憑藉佛的真理開闊智慧認識自己的妙用真心,不可耽執外緣,一切全靠自己,華嚴經:「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,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」自性光明本具,覺悟契機經常就懸繫在生活中的上一刻與下一刻之間,法界即是眾生心旁敲側擊分析,只要時時不離這靈知靈覺得這念心,意想不到的光明智慧經常會從本心裏湧出。